導入開放原始碼有何效益?

作者: 劉龍龍

開放原始碼來勢洶洶,尤其是Linux,幾乎所有的市場預測資訊都顯示未來數年Linux伺服器市場佔有率會大幅成長;而屆時Linux相關的軟硬體及服務市場總值也達數百億美元。

這些數字當然都是很吸引人的,姑且不去討論市場專家們是如何估算,也不去計較美國市場應佔全球市場多少百分比才恰當等專業知識;在這個看來充滿商機的市場上,資訊相關廠商理當是會賺錢的一方,而付錢(也就是被尊稱為「客戶」)的另一方,為什麼會主動隨著音樂就開始跳起舞來呢?我想嘗試從「企業」類型客戶的角度來談談。

大多數企業類型的客戶都只是資訊產品的使用者,一般都會注重產品功能、是否好用、是否安全等等切身的考慮因素,但是不太會去關心產品內部是如何設計等的技術細節。比較有規模的企業雖然設有MIS部門,通常也都會為了要維持各項資訊通信設備每天的正常運作而忙得不可開交。

因此,我認為,一般企業對開放原始碼的接觸,是很明確地僅止於「應用」的界限。企業不會、也沒有能力像網路上的個人高手(即駭客)一樣去下載、查閱、改寫、維護任何開放原始碼,企業會在某些有利條件下採用內含開放原始碼的應用解決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都是由專業資訊公司提供。

企業資訊化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提昇競爭力。但是,資訊化必須要有成本;而成本當然是希望越低越好。企業應用開放原始碼會降低成本嗎?開放原始碼支持者說會,微軟說不會,用了反而會增加成本。不管怎樣,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當事(要付錢的)人,考慮因素可能不完全,所以兩邊說的都未必定能採信,自己算算比較踏實,錯了也不要怪別人亂說。

我對開放原始碼應用成本效益比較的看法,可以先拿在西餐廳點餐為例來比喻:到底是要點大廚規劃的建議套餐比較好,還是單點幾項來組合比較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還是要看點餐的人肚子到底有多餓、想吃牛肉還是海鮮、當天菜單內容如何、甚至服務生是否能清楚介紹等等因素的描述之後再判斷,才比較會正確,而且點餐人點完後如果吃得不滿意卻硬要說很好,別人也不便再更正他。

我認為目前企業的開放原始碼應用,就像中國人開始學吃西餐,並不清楚西餐文化及點餐細節,也許需要去嘗試一些錯誤之後或是產生西餐西吃變成西餐中吃的方式,那就正常了。簡言之,成本效益似乎不一定是開放原始碼的主要正面議題,也不必非在數字上評估。

那麼,開放原始碼能帶給企業什麼樣的效益呢?事實上,我已經觀察到幾個不易量化的效益反而是非常明顯,但是好像都被企業主管忽略掉:

合乎時代潮流的效益

開放原始碼是一股潮流,誰都擋不住,年輕同仁更是樂於參與;它並不一定要非是好或非是壞,它就是它,只要與它同在就行。我會建議那些老總級的朋友們,你也不需要叫資訊長寫充滿了技術名詞但又看不太懂的資訊設備擴充計畫,也不見得要財務長準備各種短中長期財務分析報表,只要簡單地吐出「我決定導入開放原始碼」這十個字;我保證「老板英明」的耳語馬上就會在你的企業中迅速流傳開來。

當然,如何導入開放原始碼這件事還是要資訊長去頭大,但是同仁那種「我們已與時代走在一起」的感覺會反應在工作氣氛及實質產出上。或者,把這個訴求放在招募新進人員的廣告文宣上試試看。

平衡供給主動優勢效益
企業一旦開始導入開放原始碼,負責提供資訊服務的廠商們馬上就會產生地殼擠壓效應。最主要的是原有廠商們在過去多年之間所建立牢不可破的組合必須重新整理,因為現在可能有第二建議解決方案,可供選擇了。如果原有廠商願意合理提供更佳的技術、服務、及保障,那繼續採用無妨;如果不願或不能(如產品代理權限不足)合理提供應有的項目以滿足基本需求,那就可以考慮改由有技術能力的廠商以開放原始碼方案取代?,以免越陷越深。我的瞭解是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供應商除非是客戶趁機獅子大開口,要求的太離譜,做下去真的不敷成本;否則都是將本求利,儘量滿足客戶需求。如此,買方或許就因此能迅速重振 (廠商不一定非是降價以求,而是將原來套牢的繩索打開)主動優勢效益。

分散風險效益

這個效益很容易被接受,因為任何企業都擔心如果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萬一有差錯其後果是不可彌補的。開放原始碼很自然地會成為第一選擇。我常常跟企業界的朋友們建議,在導入開放原始碼的計畫裡,除了新開發的應用之外,不妨考慮把現有重要系統的備援系統也列進去。

雖然目前企業對開放原始碼的應用模式還不熟悉,經驗觀摩等等資訊也還不足;但是就上述的幾個效益來看,現在開始考慮導入開放原始碼,至少不會使貴公司輸在起跑線上。